跳至主要內容

设计模式和设计原则

知识库结构与算法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大约 3 分钟

设计模式的三个分类

  • 创建型模式:对象实例化的模式,创建型模式用于解耦对象的实例化过程。
  • 结构型模式:把类或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结构。
  • 行为型模式:类和对象如何交互,及划分责任和算法。

23种设计模式

创建型:

  1. 单例模式(Singleton):某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,提供一个全局的访问点。
  2. 抽象工厂(Abstract Factory):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,而无需明确指定具体类。
  3. 工厂方法(Factory Method):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,让子类决定实例化那个类。
  4. 建造模式(Builder):封装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,并可以按步骤构造。
  5. 原型模式(Prototype):通过复制现有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实例。

行为型:

  1. 迭代器模式(Iterator):一种遍历访问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的方法,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结构。
  2. 观察者模式(Observer):对象间的一对多的依赖关系。
  3. 模板方法(Template Method):定义一个算法结构,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实现。
  4. 命令模式(Command):将命令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,使得可以用不同的请求来进行参数化。
  5. 状态模式(State):允许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他的行为。对象看起来似乎改变了他的类。
  6. 策略模式(Strategy):定义一系列算法,把他们封装起来,并且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。
  7. 职责链模式(China of Responsibility):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,使的多个对象都有处理这个请求的机会。
  8. 中介者模式(Mediator):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。
  9. 访问者模式(Visitor):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,增加作用于一组对象元素的新功能。
  10. 解释器模式(Interpreter):给定一个语言,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,并定义一个解释器。
  11. 备忘录模式(Memento):在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,保持对象的内部状态。

结构型:

  1. 组合模式(Composite):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“部分-整体”的层次结构。
  2. 外观模式(Facade):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方法,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。
  3. 代理模式(Proxy):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。
  4. 适配器模式(Adapter):将一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。
  5. 装饰模式(Decrator):动态的给对象添加新的功能。
  6. 桥模式(Bridge):将抽象部分和它的实现部分分离,使它们都可以独立的变化。
  7. 享元(蝇量)模式(Flyweight):通过共享技术来有效的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。

设计模式分析

  1. 单例模式:

特点:1、只有一个实例。 2、自我实例化。 3、提供全局访问点。

优点:节约系统资源、提高了系统效率,同时也能够严格控制客户对它的访问。

缺点:单例类的职责过重,违背了“单一职责原则”,同时也没有抽象类,所以扩展起来有一定的困难。